谈谈干货

at

写在开头

有人说 干货 的反义词是 水货, 其实不然, 应该是 坑货.

反感干货这个词

我觉着 干货 这个词语的出现, 本身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什么是干货? (参考)

作为干货的生产者

现在社会功利心太重. 导致不少人不负责任, 急功近利. 本身没有作出多大的成就, 也没有什么品味, 单靠自以为是, 或是打起一些名气必须要扣出来一些东西. 大多数时候出来的都是 坑货. 不过国内盛行厚黑, 虽然不少人被坑, 但是也没多少人说这个人不好. 所以没准此人还洋洋得意, 觉着他做的不错, 中国国情就这样呢. 但这真是浪费了大伙的时间了. 以至于这东西只是稍有内容, 便成了 干货. 内容充实一些, 就是干货很多. 实在是瘸子里面挑将军.

而作为干货的消费者

对很多深层次的内容不加思考. 有不少太优秀的内容需要细细品味, 甚至再三的去品味才能得知一二. 但是我们巴不得直接能够得到因为什么, 所以什么, 而不加以深层次的思考. 现在更多流行的快销书, 言语简单, 大多数人都能轻松读完, 好卖赚钱才最重要. 有内涵什么的还需要读者想一下. 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更不要提牛逼哄哄有多少部的大部头.

即使是技术书籍, 往往大卖的是 (24 hours/10 minutes) learn xxx, 而不是 thinking in xxx 或者 xxx rumination. 因为前者似乎干货集中, 我们想都不用想就能迅速学得里面所有的东西.

所以, 与其说我们反感 干货 这个词, 不如说我们对于现实社会大多数人急功近利的失望.

干货之上

干货太多一定是好事情嘛? 我认为 单纯的干货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一定要有载体存在. 而且载体的重要性等同于干货的重要性

作品应该是要表达出有意义的内容, 并且有足够充实的载体. 只是知道 城里的人想出来, 城外的人想进去, 你就不需要看围城这本书了么? 不少人盛赞丘吉尔的 `永不屈服` (Winston Churchill's "Never Give In") 这其实是个大败笔, 绝大多数人实不以为意.

电影为了表达某一观点, 也需要刻意谋划很多场景. 而载体本身, 会让你真的触动. 懂电影的人就能看到门道, 不懂电影的人, 至少能看到热闹. 有时载体真是谆谆教诲, 但唯独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细心体会乃至接受他.

所谓教化也, 教使之闻道, 化则使之感召, 细雨孕物而无声.

乃知干货为教, 载体为化. 只教不化, 殆也.

想起来前一阵子读史, 觉着里面真的是满满的干货. 但是需要细细品读, 甚至如果真正操守起来, 真的是太难了. 反复的参阅才能略有寸进. 力行之君子,得一善言,终身受用不尽。不务躬行,纵读尽世间书,于己仍无所益。

知道, 认识到努力去做, 最终 做到 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意义. 这也是仅仅 干货 是远远不够的. 大部分时候对于生产者而言, 并非是作品是否是 干货 的问题, 而是是否能让你和对方认同, 然后才认知到这是干货. 而大部分时候对于消费者而言, 天天读太干的东西, 您真的消化的了么?

最后, 作为开发的某人如果不写测试, 却天天给你说 TDD 真的好棒, 你信才是作死呢.

reference

« Issue Driven Development